审计案例: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审查与分析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以货币、证券等金融工具为主要内容的资产。在企业融资贷款中,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审查与分析对于确保贷款资金的安全与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企业为审计案例,从审计的目的、程序、方法和结果分析等方面,探讨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审查与分析方法,以期为融资企业贷款的审计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交易性金融资产;审计;审查;分析;企业融资贷款
审计案例: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审查与分析 图1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融资需求日益,交易性金融资产在企业资产结构中的占比逐渐上升。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审计作为企业融资贷款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贷款资金的安全与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某企业为审计案例,通过分析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探讨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审查与分析方法。
2. 审计目的与程序
2.1 审计目的
审计目的是保证审计工作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和审计标准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审查与分析,评估企业财务状况、内部控制水平以及是否存在潜在风险,为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真实、合规、有效的审计意见。
2.2 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企业基本情况,包括企业经营状况、业务范围、资产负债情况等;
(2)获取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相关资料,如投资合同、交易记录、市场报价等;
(3)对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明细核对,确认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是否准确;
(4)分析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变动原因,评估企业的投资策略和风险控制水平;
(5)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估,分析是否存在潜在风险。
3. 审计方法
审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实地审计:对企业的现场进行审计,通过观察和检查企业的财务记录、交易数据等,确认企业的财务状况;
(2)抽样审计:通过对企业部分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审计,推断整个资产序列的真实性;
(3)分析性审计:通过对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变动原因进行分析,评估企业的风险控制水平。
4. 审计结果分析
通过对某企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审查与分析,发现以下问题:
(1)企业投资策略较为保守,部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收益率较低;
(2)企业对部分投资项目的风险控制不够严格,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管理不够规范。
针对以上问题,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1)优化投资策略,提高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收益率;
(2)加强对投资项目的风险控制,提高风险承受能力;
(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管理。
5.
通过对某企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审查与分析,本文探讨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审查与分析方法。企业融资贷款审计中,审计人员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对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全面、深入的审查与分析,确保贷款资金的安全与合理使用。企业也应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防范交易性金融资产带来的风险。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