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终止和解除台账管理

作者:墨兮 |

劳动关系终止的条件和程序

1. 劳动关系终止的条件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破产或者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四)劳动者因健康原因不能从事工作或者不适应原岗位工作的;

(五)劳动者违反用人单位的安全规定或者规章制度,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2. 劳动关系终止的程序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向劳动者说明理由。劳动者对解除劳动合同有争议的,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用人单位应当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或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支付赔偿金,并应当依法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劳动关系解除台账的建立和管理

1. 劳动关系解除台账的建立

劳动关系终止和解除台账管理 图1

劳动关系终止和解除台账管理 图1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劳动关系解除台账,详细记载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台账应当包括以下

(一)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间、原因;

(二)解除劳动合同的人数;

(三)被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名单;

(四)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金或者赔偿金数额;

(五)其他相关事项。

2. 劳动关系解除台账的管理

用人单位应当妥善保管劳动关系解除台账,确保资料完整、准确。台账应当保存至少两年,以便劳动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用人单位应当将台账向劳动者公示,并听取劳动者的意见。

劳动关系终止和解除台账的监督检查

1. 劳动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对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终止和解除台账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

(一)用人单位是否按照法律规定履行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

(二)用人单位是否建立了劳动关系解除台账,并保存相关资料;

(三)用人单位是否向劳动者公示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

(四)用人单位是否依法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金或者赔偿金。

2. 用人单位自律

用人单位应当加强自律,规范劳动关系终止和解除程序,妥善管理劳动关系解除台账。

劳动关系终止和解除台账的的法律责任

1. 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未按照法律规定履行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未建立劳动关系解除台账,或者劳动关系解除台账保存不完整、不准确的,劳动行政部门可以依法责令用人单位改正,并可以依法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罚。

2. 劳动者的法律责任

劳动者未依法及时申请劳动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未依法获得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金或者赔偿金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劳动关系终止和解除台账管理是企业劳动保障管理的重要环节,做好这一环节的工作,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履行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建立和管理劳动关系解除台账,并接受劳动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劳动者也应当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及时申请劳动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巨中成企业家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