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书强制执行期限:了解法律规定的追务方式
债务纠纷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时常出现,解决此类纠纷的一个常用方式是诉讼。当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而当事人未履行判决义务时,法院会依法强制执行。重点探讨判决书强制执行期限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追务的合法方式。
判决书强制执行期限
1. 判决书强制执行期限的起算
判决书强制执行期限自判决书生效之日起计算。判决书生效 date(以下简称“生效日”)指的是判决书送达到当事人或者其他执行人手中的日期。对于判决书生效日期,法律没有明确规定。通常情况下,判决书送达到当事人或者其他执行人手中时即视为生效。
2. 判决书强制执行期限的长度
判决书强制执行期限的长度分为普通期限和延长期限。普通期限为判决书生效之日起6个月。在普通期限内,当事人未能履行判决义务的,法院会依法强制执行。延长期限为普通期限的1倍,即12个月。在延长期限内,当事人仍未履行判决义务的,法院会依法强制执行。
追务的合法方式
1. 扣划存款
当债务人账户有存款时,法院可以依法扣划存款来偿还债务。在扣划存款时,法院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扣划的存款应当足以偿还债务;(2)扣划应当遵循当事人自愿的原则;(3)扣划应当通知债务人。
判决书强制执行期限:了解法律规定的追务方式 图1
2. 查封、扣押、冻结财产
当债务人财产价值足以偿还债务时,法院可以依法对债务人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冻结。在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时,法院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查封、扣押、冻结应当遵循当事人自愿的原则;(2)查封、扣押、冻结应当通知债务人;(3)查封、扣押、冻结应当由法院依法进行。
3. 强制执行
当债务人未履行判决义务,法院依法强制执行时,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扣划存款;(2)查封、扣押、冻结财产;(3)强制执行土地上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判决书强制执行期限是解决债务纠纷的重要时间节点。在判决书强制执行期限内,当事人未能履行判决义务的,法院会依法强制执行。债务人可以通过扣划存款、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方式来偿还债务。在追务过程中,债务人应当了解法律规定,选择合法的方式维权。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