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严守生态保护|生态红线监管成效显着

作者:寂寞的人 |

甘肃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在生态保护领域取得了显着成效。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完善监督机制等多方面努力,甘肃在严守生态保护底线的推动了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甘肃严守生态保护的具体举措

1.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甘肃省将环境整治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通过出台《甘肃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监管办法》,明确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功能定位和管理要求。全省范围内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0%以上。

2. 加强生态监测和评估

甘肃省创新性地引入遥感技术和地面观测相结合的方式,对生态保护红线内及其外部重要生态空间进行动态监管。通过“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定期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成效评估。以2023年为基准年,2024年为监测评估年,甘肃省已完成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的首轮年度评估工作。

3. 推动生态修复和治理

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山水林田湖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等方式,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过50万公顷。重点推进陇中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等重大生态保护项目。

甘肃严守生态保护|生态红线监管成效显着 图1

甘肃严守生态保护|生态红线监管成效显着 图1

甘肃严守生态保护的显着成效

1.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通过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甘肃省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的1.3%提升至2024年的14.5%,植被覆盖指数明显提高。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以上,地表水水质达标率达到85%。

2. 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取得实效

甘肃省生态保护红线内生态破坏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生态修复面积逐年增加。通过严格执法和监督问责,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划得实、守得住”。

3. 推动绿色生活方式普及

在全省范围内推广节能家电、资源回收利用等绿色消费方式。通过开展生态文明主题实践活动,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

甘肃严守生态保护的经验与启示

1. 制度创新是关键

甘肃省通过建立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创新监管机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生态保护红线的动态监管和评估。这一经验为其他省份提供了有益借鉴。

2. 科技支撑是保障

通过引入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甘肃省显着提升了生态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度。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区块链技术在生态数据共享和交易中的应用。

3. 全民参与是基础

通过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培训体系,甘肃省成功扭转了“政府唱独角戏”的局面,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

甘肃严守生态保护|生态红线监管成效显着 图2

甘肃严守生态保护|生态红线监管成效显着 图2

甘肃省严守生态保护底线的做法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甘肃将继续深化生态保护制度改革,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为实现美丽中国目标贡献更多力量。

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和全民参与,甘肃省在严守生态保护底线的实现了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这一实践不仅体现了政府的责任担当,也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巨中成企业家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