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圆满举行
2024年6月12日至13日,由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指导、兰州大学主办的“《中国行政管理》创刊四十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在兰州成功召开。此次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及公共管理领域的从业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公共管理学科的创新发展方向,为推动中国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进步提供了重要平台。
会议背景与重要意义
本次研讨会恰逢《中国行政管理》杂志创刊四十周年之际,具有特别的意义。作为国内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学术期刊,《中国行政管理》在过去四十年中见证了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诞生与发展,记录了中国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历程。此次研讨会不仅是对该刊成就的庆贺,更是对公共管理学科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
本次会议得到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的高度重视。学会副会长鲍静女士在致辞中表示,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学术界与实务界的紧密合作,只有将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求。她还强调,兰州大学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高校,在推动公共管理学科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会议内容与亮点
会议围绕“公共管理学科创新与发展”的主题,设置了多个议题,包括公共管理理论的本土化建设、技术赋能下的公共治理创新、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等。这些议题既有学术深度,又有实践价值,反映了当前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兰州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圆满举行 图1
学位委员会第七届、第八届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陈振明教授、徐晓林教授、周志忍教授等多位知名学者应邀出席,并围绕相关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陈振明教授的“技术赋能下的公共治理创新”主题报告引发了广泛关注。他指出,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支持下的公共治理模式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技术手段提升公共服务效率与质量,是当前公共管理学科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会议还特别邀请了来自实务界的代表分享实践经验。某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就“ESG理念在政府决策中的应用”发表了精彩演讲,探讨了如何将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纳入政策制定过程,以推动可持续发展。
兰州大学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与贡献
兰州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圆满举行 图2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主办方,兰州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部近年来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着成就。张红凤教授在主题发言中介绍,兰州大学公共管理学科以“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为宗旨,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公共管理人才。
据张教授透露,兰州大学还积极推动MPA(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发展,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为区域治理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优质人才。这种产学结合的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兰州大学在国际化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学部已与多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项目,推动公共管理学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未来发展方向
会议与会专家就公共管理学科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1. 加强理论创新:立足中国实践,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为社会主义公共管理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2. 推动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探索智慧治理的新模式,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3. 深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展现中国方案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独特价值。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公共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深入交流的平台,也为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兰州大学将继续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为推动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公共管理学科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期待兰州大学在这一领域继续引领创新,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